她怒怼内娱,到底有没有资格?

admin 78 0

文/秀秀

现在要在内娱找一个“活”的明星艺人不容易,当然,能对内娱问题进行锐评且一针见血的,那就少之又少了。

最近,「郝蕾发飙」的词条突然爆了热搜,原来是郝蕾又当了一次网友嘴替,痛批一些不及格的演员,“可以有烂戏,但是烂不到你,你才是好演员。”

热搜词条的表达,其实有些片面,只关注了郝蕾的情绪发泄,导致一些网友开始反骂郝蕾耍大牌,不仅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,还总是自以为是地训话别人。

但在扒姐看来,你可以不同意她的教学方法,但如果硬要说郝蕾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,这话真的就纯尬住了。

【一】郝蕾到底在骂谁

郝蕾上热搜的片段源于《来者何人》这个综艺,当时负责的是学员们的人物小传围读课。人物小传指的是构成角色故事的段落性文字,有助于演员为构建内心形象,从而进行角色构造。

他们要写的是《纵横四海》,但基本写的都是一些很虚的表象,类似于“天气有点凉,下雨了,雨打在我的雨伞上滴答滴答”、“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点了三个鸡腿,一只给了大哥,一只给了红豆,我把最小的那只留给了自己”、“最后我还是跟她求了婚,她也接受,她愿意”。

当郝蕾看完学员所写的人物小传作业后,认为大家写得都不够好,想象力不足,人物体验感也不够细腻,于是看得想发飙,“你们都已经拍过这么多戏了,到底是靠什么来完成的,我很好奇。”

作为一个职业演员,如果连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的东西,最后还要硬着头皮拿给花了钱的观众看,那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。

一个演员,如果没有羞耻心就做不好,“观众是花了钱的,买了会员,买了电影票的,戏曲的郭德纲老师说,跟观众叫衣食父母,我们不是吗?没有观众,我们演给谁看?”

当郝蕾说了现有的问题之后,学员张思帆开始解释,是因为大家对于写人物小传这事,产生了理解上的错误。

这解释不说倒还好,一说就气得郝蕾直接蹦出了一句:“不会搜索啊?”

对于郝蕾来说,会写人物小传,是作为演员的基本功课,是初级得不能再初级的一种课程,所以原本她也不同意导演组设置这么一堂课。

演员是一个需要很多的素养来支撑的职业,所以演员要做的不止是、拿了剧本照着演了就完事,很多好的影视成果,可能都是演员自己的建立二次创作。

因为不可能永远有顶级的剧本在等着你去选,市场上很多都是烂到不得了,连基本逻辑都没有的剧本。到底是剧养人,还是人养剧,最终靠的都是演员的理解和演技实力。

当然郝蕾也不是全骂,做得好的地方也是该夸的夸,该鼓励的鼓励。但也正因为郝蕾的那两句“不会百度搜索啊”、“还要老师教,叫什么”,也引发了网友说“都上网搜,那要你老师干嘛?”

可是这些人都已经是演员了啊,连大学学影视戏剧表演的第一节课就是写人物小传,连最基本最基本的都需要教,那不就等同于让作文老师教你一笔一画写字吗?

如果连角色都理解不透,不知道该如何演绎,那还当什么演员呢?何必还要祸害观众呢?

之前《狂飙》大结局,张颂文就分享了自己对高启强的理解,他说他忘不了第一次看《狂飙》的剧本,看到送电视后被小龙、小虎殴打的那场戏时,他心里是五味杂陈,夜里辗转难眠。

这段人物小传,张颂文就写得非常有画面感,让观众对高启强这个角色的理解也更为立体。

现在娱乐圈有很多演员其实都是非科班出身,演技不好都可以去磨炼。只是面对演技非议时,一些粉丝确实也没必要把自己偶像捧成演技天下第一,演技好坏就摆在那,观众也都有判断,而作为演员,有点羞耻心真不是坏事。

【二】郝蕾有没有资格

当然,郝蕾怼人上热搜也不是第一次了。每次也会被人质疑,“为什么一个影后都没有的人,会被吹成演技派?”

郝蕾从影这么多年,的确没拿过影后,但已经是很多观众心中的无冕之王。是一个性感无比,满足直男和蕾丝们对女人所有想象的文艺片女神,2011年,她就已经被夸是“天才演员”。

生活 演戏_生活演戏的说说_演戏生活化也很好

这么多年来,她没有一个角色是重复的,也不在乎自己美不美,重点是每一个人物,你都相信她就是这个人本身。她从不“炸裂”,素面朝天、温和克制地去诠释每一个存在过的人。

《春潮》,郝蕾第N次素颜出镜,她饰演的女记者,以沉默和失声来面对的自己跋扈的母亲,全片的母女对白不超过10句。母亲数落她,她一言不发,转身紧握仙人掌,扎出了满手的血。

在片尾的时候,郝蕾贡献了长达七分钟的片尾独角戏,面对躺在病床上终于安静下来的母亲,她静静地,把所有的委屈、缺憾、愤怒全都诉说了出来。

文艺青年心中封神的郝蕾,绝对是余虹。里面的郝蕾,全果出镜。泛舟湖面的余虹,抽烟的余虹,躺在地上的余虹,她就是那个迷人又危险、破碎又热烈的八十年代女大学生,几乎满足了所有人对女人的一切想象。

她笑起来很美,但是你担心她下一秒就会流泪,“有一种东西,它会在某个夏天的夜晚像风一样突然袭来,让你猝不及防,无法安宁,与你形影相随,挥之不去,我不知道那是什么,只能称它为爱情。”

2003年,最火的时候,她和段奕宏合作孟京辉的话剧《恋爱的犀牛》,在舞台上痴狂。

演技综艺里,郝蕾说自己会唱歌,但还是选择了深耕演艺事业,就《恋爱的犀牛》里演唱的《氧气》来说,也会让人不禁想到王菲。

和她的歌声一样,郝蕾身上最要命的,就是那种笨拙,但永远蓬勃的生命力。

【三】演员的粉丝滤镜

除了明星真人秀,另一个近年来被疯狂扎堆的领域,就是直播卖货。郝蕾曾经说过,“演员代表的不只是个人本身,它是有一个角色挡在你的面前的。

一旦演员在作品以外过多部暴露自己,你在演戏的时候观众只会想起你直播卖货或综艺里的样子,这样观众就不相信这个角色。”

演员和明星,是两种路线,两种行当。演员需要套入“角色”的模子,角色出彩最重要,角色背后的扮演者就需要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,和公众保持距离和神秘,避免盖过角色的风头。

而当明星,自然一切都讲求个人的“极致”,出现率最频繁,辨识度最多,争议最大,话题最广,就能抢夺来最多的镁光灯和讨论度。

当演员还是当明星,这是无法共存的对立面,注定需要本人做一个取舍。没法“既要又要”,要名还是要利,内娱艺人早已用脚投票做出了选择,“你到了什么年纪就要演什么年纪的戏,如果四十几岁了我还保持少女感,演一个少女,那旁边的少女演什么?”

烂片横生,我们只能不断质疑,喜欢就能演吗?需要对观众负责吗?演员的标准和定位到底是什么?

回到最根本,章子怡提出过的问题,也是大家一直以来的疑惑,“为什么一定都要当演员呢?”

尽管烂演技层出不穷,但一些演员却一直能有资源。那套粉丝可见的演技,还容不得普通观众去说,普通观众说一句,粉丝就开始骂人。

所以那些所谓的演员,除了身上的颜值和流量,绝对离不开粉丝的捧杀式维护,在纵容之下看不清对自身的定位和缺失,在一些争论面前,你点开评论区,总会看到粉丝的大量洗地,“还是新人,不急”、“你觉得不行就别看啊”、“爱看不看,粉丝喜欢不就行了?”

演员的现状问题,郝蕾在《十三邀》就曾一言戳穿,名和利是演员最基本最显眼的东西,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想要渴望进入这个行业?赚钱呗。

很多人觉得去电影学院上学,以后能当演员就有好出路,但其实是对演员的一种侮辱,“读不懂书的人怎么能读懂剧本?”

演技的好坏不是自评的,而是大众的有目共睹。梁朝伟就一直把电影和生活分得很开,电影是电影,生活是生活,演习只是他的爱好。

就连拿了无数国际奖项的梁朝伟,都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会演戏,而那些演技浮夸且容不下批评的演员,到底从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良好的?

这一点,郝蕾也表达过,很多人对“演员”最大的误解是“演”,但好演员在生活中是不会演戏的。更很常见的是,总会有人用“我已经很努力了”的话句来掩饰自己实力不够的真相,抚心自问谁不努力?

那演员到底应该做到什么?其实只要他们做到职业的根本,咱们内娱的烂剧烂片也不至于如此横生且有市场。

标签: 郝蕾 演员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