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研究进展

admin 39 0

湖北中医杂志 2015 年 11 月第37 卷第11 期· 文献综述·中医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研究进展李贤炜1 ,谭子虎 2倡( 1.湖北中医药大学,湖北 武汉 430061;2.湖北省中医院,湖北 武汉 430061)倡通讯作者:谭子虎(1964 -),男,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,主任医师,博士生导师,研究方向:中医药防治脑病、老年病。 E -mail:Tanzi-hu2008@163.com。关键词:焦虑症;中医药治疗;进展中图分类号:R277.7文献标识码:A文章编号 1000 -0704(2015)11 -0080 -03焦虑症,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,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,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,其焦虑或恐惧往往无实质内容或与现实处境不符,常伴有头晕、胸闷、心悸、呼吸急促、口干、尿频尿急、出汗、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和运动性不安。 临床根据其病程和表现分为广泛性焦虑(GAD)与惊恐障碍(PD)两种形式。 GAD 是最常见的焦虑障碍,终生患病率约为 4.1% -6.6%,在普通人群中年患病率在1.9% -5.1%,45 -55 岁年龄组比例最该,女性患者是男性的 2倍[1] 。

西药干预本病主要存在依赖性、起效慢、不良反应等缺点,近年来中医药干预取得一定疗效,现将其临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。1中医病名古代中医典籍中并无“焦虑症”病名,根据焦虑症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,本病归属于中医学情志病范畴,其症状散见于“惊悸”、“怔忡”、“不寐”、“善恐”、“郁证”、“百合病”、“脏躁”、“梅核气”、“卑揲”、“灯笼病”等病的症状群中,目前暂时无法直接归属于某一特定中医病证。2病因病机焦虑症是一种情志疾病,必然与中医七情相关,根据中医五神脏和七情理论,焦虑症发病的相关脏腑应主要归于心,涉及肝、胆、肾、脾等脏腑。2.1心枟内经枠指出:“心者,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”、“心者,五脏六腑之大主也,,精神之所舍也”,提示情志活动与心密切相关,虽然五脏对应各自的情志活动,但心起着整体的决定作用。 枟类经· 疾病类枠中指出:“情志之伤,虽五脏各有所属,然求其所由,则无不从心而发,......故忧动于心则肺应,思动于心则脾应,怒动于心则肝应,恐动于心则肾应,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。”表明七情虽与五脏有一一对应关系,但心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”,焦虑情绪亦不例外。2.2肝胆肝主调畅情志,其活动依赖于肝藏血和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发挥,正如枟灵枢· 平人绝骨枠所言:“气得上下,五脏安定,血脉和利,精神乃居。

”枟明医杂著枠有“肝为心之母,肝气通则心气和”的论述,表明虽然心主导情志活动,但其功能的发挥亦依赖于肝气的条畅。 此外,枟素问灵兰秘典论枠曰:“肝者,将军之官,谋虑出焉”,表明肝与谋虑密切相关。 肝既为情志调控的枢纽,若其气血失于条畅,则易产生情志异常。 枟灵枢本神枠曰:“肝藏血,血舍魂,肝气虚则恐,实则怒。”表明焦虑症中的惊恐、易怒情绪与肝密切相关。 胆主决断,枟素问灵兰秘典论枠曰:“胆者,中正之官,决断出焉”,王冰将其释为:“直而不疑,故决断出焉”。 且胆与肝互为表里,二者共主谋虑决断。 若胆气不足,则见易惊,惴惴不安,惶惶不可终日等胆气虚表现。 正如枟杂病源流犀烛枠所言:“心胆俱怯,触事易惊,梦多不详,虚烦不眠。”沈家骥[2]认为本病发源于脑,表现于肝,因情志不悦而发,肝气不疏,气郁化火、化风乃是本病病机。 孙松涛[3] 认为本病多因邪入少阳,肝失疏泄,胆失决断,气郁化热,扰乱心神而发生。 刘福双等[4]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所伤,肝失条达,气郁化火,肝火上炎或热灼阴津,虚火上浮所致。 贾琦等[5] 认为本病因思虑过度,忧思郁怒伤肝而发,情志内伤是本病的重要病因。2.3肾肾在志为恐,正好符合焦虑症患者的表现,说明肾与焦虑症的发生有直接关系。

此外,肾藏精,而精是神的物质基础,因而可以认为肾是精神情志的源泉,枟灵枢 本神篇枠中“人始生,先成精,精成而脑髓生”正是此意。 董兴鲁等[6] 认为肾与神志之间有密切联系,对焦虑症的发病有重要意义。 丰广魁[7]认为本病初期以肝郁气滞为主,郁久化火、生痰,或耗伤心气、营血,或耗损肾水导致心肾不交,因此本病主要与心、肝、肾三脏密切相关,尤— 0 8 —

标签: 焦虑 医药 中医 密切 临床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